以最真诚的心、打造最坚若磐石的服务Create the most rock-solid service with the most sincere heart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nhb火博体育官网new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hb火博体育官网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有何最新进展?来看今年首场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05-19 01:37:10 来源:hb火博体育官网平台 作者:hb火博体育注册平台    

  1月5日上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方旭,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合肥市副市长赵明,芜湖市委、副市长杨正,蚌埠市副市长吴永彬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新闻发布会。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202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自贸办会同47家成员单位、3个片区以及13个联动创新区认真学习贯彻习总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力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发挥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试验田”作用,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创新成果,有效提升了对外开放能级,带动全省主要开放经济指标提级进位,实现历史性跨越,有力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经济社会大局。

  一、聚焦首创突破,制度创新成果丰硕。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截至2023年底,累计形成19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2项为全国首创,1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入选商务部研究院2023年全国创新案例。一是突出引领性,科技领域创新多点突破。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开展系列首创性探索,率先构建服务自主创新的全周期管理机制。合肥片区在全国率先推行 “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开展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和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试点,探索科创企业信用(信用贷)票据融资新模式,设立全国首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推动科创要素转化为真正有益于市场发展的生产力,带动安徽位居全国区域创新能力第7位。二是突出集成性,首位产业创新强劲赋能。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探索以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次进行了深度报道。围绕服务汽车首位产业,芜湖片区发行全国首单10亿元汽车金融公司绿色金融债券,落地全国首笔“再”供应链债权凭证保理融资业务;全国首推“全额风险代偿”供应链金融服务,建设全球首个汽车数字化涂料色彩实验室,创新高技能人才引培路径,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是突出系统性,政务服务创新惠企利企。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紧扣市场主体需求,把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蚌埠片区首推内河运费扣减新模式,已为企业扣减运费100余万元。开展行政审批“极简化”试点,做到同类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全国最短。探索打造长江航运综合服务新模式,航运政务审批事项办结时间压缩86%。

  二、聚焦开放引领,贸易投资提质增效。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持续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成效显著,成为推动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一是“新三样”加速出海,外贸发展实现新跨越。深入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2023年前11个月(以下统计时间相同),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额1798.6亿元、同比增长9.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幅9.7、1.2个百分点,带动全省进出口总量跃居全国第9、中部第1,带动全省进出口增速跃居全国第7,稳居长三角、中部第1,增速在全国前十大外贸大省中居首位。带动全省机电产品出口3297.6亿元、同比增长23.3%,占出口总值的68.4%。其中电、光、锂“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364.9亿元、同比增长16.5%。二是“强磁场”效应凸显,吸引外资实现新跃升。以“投资安徽行”为统揽,打造定向联系外商、磁吸海外投资的“天下徽商圆桌会”“海客圆桌会”等品牌。率先扩大旅游、教育等服务业开放,落户全省首家外商投资旅行社、外商独资设立的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55.2亿元、同比增长30.8%,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0.8、20.5个百分点。三是“双循环”融通内外,开放通道实现新扩容。着力打造高水平开放枢纽,推广“联动接卸”“直装直提”等模式至合肥港及沿江一类口岸,开通全省首条集装箱外贸直航航线(芜湖—俄罗斯)。首次开通合肥至芝加哥(洛杉矶)、伦敦2条“第五航权”执飞航线,启用长三角国际航空合肥物流分拨中心,合肥国际货运航线条(芝加哥、洛杉矶、仁川、大阪、阿姆斯特丹、达拉斯、纽约、布鲁塞尔)。开行至连云港海铁联运班列,推进“铁路快通”模式应用,畅通中欧班列出运快速通道。中欧班列(合肥)全年累计开行868标准列、同比增长13%。

  三、聚焦增势赋能,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制度高地和开放先行优势,推动片区主导产业“链条化集聚”“集群式发展”。一是助力“集聚区”,主导产业起势见效。清单化推进实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主导产业开放创新试点举措,建立全国首个型材工业互联网平台,成立长三角首个量超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33个,大众集团在国内首个独资电池包生产工厂【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必欧瀚全球研发中心、轮胎四期、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等一批外资项目、总部项目签约落地、建成投产。二是深耕“试验田”,金融创新有声有色。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扩面增量,全省纳入政策范围的企业已有370多家,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开展“贷投批量联动”模式试点,形成“批量推荐”“贷投联动”“风险补偿”三大机制,累计为887户科创企业提供“股+贷”联动支持368.86亿元。探索跨境融资服务新模式,推出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开展服务贸易项下信保融资场景创新,首次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提供信保融资支持。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常态发行,助力34家创新主体融资5.3亿元。三是打造“共同体”,协同合作走深走实。推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研发飞地、创新平台、政策标准区域协同,推广“江海联运”“离港确认”“共舱管理”等新模式,深化安徽与沿海、沿江港口合作,推动制度规则“软联通”、要素使用互联互通。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探索“海铁空”联运、中欧卡航专线“门到门”物流服务等创新模式,共建共享新亚欧联运通道。全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3809.3亿元,同比增长22.7%,占全省外贸的51.6%。

  四、聚焦激发活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围绕提升发展“软实力”,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整体优化,为争创一流积累了经验。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果,安徽营商环境得分与口碑均居全国前十。一是市场化环境公平公正。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制度体系,试点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预确认,实现无障碍“秒放”通关。推行跨境人民币缴税服务,非居民企业境外税款缴纳入库时间压缩至半天。探索“一码管地”,大幅缩短企业办事周期并节省测绘成本。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股权投资改革,引入外部投资超50亿元。二是法治化环境透明高效。逐步完善法治保障体系,协同推进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建设。发挥国际商事法律综合服务中心作用,探索涉台民商事案件“诉调解纷”新机制,实现涉台民商事案件办理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安全生产“轻违不罚”制度和监督执法企业线下免查清单制度,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三是国际化环境开放共赢。多措并举优化涉外营商环境,大众学院首批26名学生成为德国大众的“种子工程师”。探索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制度,扩大境外人才在自贸试验区执业范围。推进国际学校、国际门诊建设,引入国际商保直付系统,打造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结算“绿色通道”。

  2024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总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向海而兴、奋楫争先,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功能,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重点开展“制度型开放、营商环境优化、国际贸易能级、双向投资合作、主导产业赋能、科技创新策源、区域协同发展”七大提升战略行动,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安徽篇章贡献力量。

  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三年来,围绕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基本要求,搭建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高规格统筹协调机制,建立了“9+3+N”专项工作组体系,以“全员自贸”的工作态度和推进思路,推动各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截至2023年11底,112项试点任务已落地见效110项,实施率98%;其中中央事权64项试点任务已实施62项、实施率97%;地方事权48项试点任务已全部实施、实施率100%。三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近四分之一的进出口额,以及近四成的利用外资,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初步实现了国家所赋予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我们评估发现,安徽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触发了制度、开放、产业、创新和服务战略五大领域的深层次“变化”,带来了发展方式的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是触发制度之“变”,助力制度层面向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跨越。三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紧抓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在科技创新、贸易投资、金融开放、营商环境等领域形成了19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这些成果形成过程中,安徽自贸试验区注重运用市场化的逻辑、联动发展的逻辑、系统集成的逻辑探索制度创新路径,切实发挥了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例如,将市场化的逻辑运用到科研机构建设、科研团队评价、科研成果转化等科技体制改革中,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新模式”改变以往在科技成果转化后才能进行收益分配的模式,允许在科技成果转化前就对所有权进行分割,转化时间由1年缩短至2个月。用联动发展的逻辑推动芜湖港与上海洋山港加强协作,通过实施“联动接卸”江海联运新模式,洋山港—芜湖港之间货物全程运输时间平均约48小时,相较于其他模式节省近50%。用系统集成的思路创建“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集才认定、出入境、户籍管理等60多项业务,已累计服务海内外人才2万多人次。

  二是触发开放之“变”,助力开放层面向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跨越。三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加大开放力度,为全省、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了力量。从总量贡献情况看,三年来,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分别保持在30%和20%以上。其中,2021年,安徽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额达8.7亿美元,在全省占比高达47.4%,对所在省区市吸引外资的贡献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2022年,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861.9亿元,同比增长26.0%,分别高于21个自贸试验区整体、全国增幅11.5个、18.3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增幅17.1个百分点。从结构优化情况看,安徽自贸试验区在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上成果丰硕。例如,首个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落地合肥片区,推动9610出口包机全省首飞、9810模式全省首单落地等。2023年1-11月,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373.8亿元,增长38.8%,高出全省外贸增速30.3个百分点。

  三是触发产业之“变”,助力产业层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三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以培育建设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产业竞争力影响力更为强劲。2023年前11个月,已聚集集成电路企业200多家,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的完整产业链;集聚整车生产、零部件、软件企业等约200家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硅基生物基新材料领域的新设企业数增速超过200%。其中,集成电路产品产量排名全国第8位,新能源汽车产量高居全国第4位。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安徽自贸试验区设立后,芜湖片区的机器人产业营收保持30%左右的年均增。


hb火博体育官网

上一篇:网络货运核心竞争力如何构建? “满帮样本”经验总结 下一篇:恒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